一处山川一佳茗
品位巴东红的幽柔细腻
当优选自湖北巴东原生态产区的茶芽,携带着古老的文化气息,遇见正山堂传承了四百余年的红茶文化,与骏眉红茶创新工艺结合,匠心敬制,古老与创新相互碰撞、融合,一款巴东红由此而生。
巴东,揽山河,蕴茶香
巴东,隶属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,位于长江中下游,北靠神农架,南依武陵山,自古有“楚西厄塞、巴东为首”之说、“川鄂咽喉,鄂西门户”之称。
“好奇须要过巴东,千山千水貌不同”,这是诗意中的巴东,它也是位于北纬30°的秘境之所,揽尽山河,蕴育茶香。境内神农溪穿城而下,长江、清江两江奔涌而过,上承瞿塘,下接西陵,古人曾在此取做泡茶之水,是正宗的巫峡水。昔日王安石委托苏轼专取巫峡水泡茶,不料苏轼因流连风景而错过巫峡之水。
巴东,乃大巴山、巫山、武陵山三山交汇之地, 壮阔山河孕育出了一片植茶圣地:境内山高雾多,雨量适中,土壤湿润,日照充足,生态优良,是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的真实写照之地。高山湿润多雾的环境,让茶叶中的各种内含物质达到了平衡,减少了茶多酚过多带来的苦涩味,而增加了氨基酸等物质带来的鲜甜感。
八百里巴东,南北狭长135公里,隶属于“世界硒都”——恩施的巴东,8.4公里独立硒矿带横亘,土壤中蕴含了丰富的硒元素,生长于此的茶树,吸收天地日月之精华,硒元素从根系经层层输送至枝条叶片之中,这是富硒的巴东茶。
巴东,流转千年,不变是茶
巴东茶文化渊远流长, 在遥远的神农氏时代,神农尝百草于此发现了茶树;夏商时期,这里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树;在繁荣昌盛的大唐,巴东郡成为朝廷贡茶产区之一,是为“巴东郡贡茶”;跨越千年,它曾是古老的茶盐古道上的重要驿站、黄金枢纽点,络绎不绝的茶叶商队曾于此停歇、中转。
巴东是古代巴人的故里,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,聚居于此的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同胞们淳朴而热情,千年之中,茶文化早已融入血液,以一颗诚挚的心奉上一盅温热的罐罐茶是他们对远方来客的问候,传唱已久的民族茶歌每年仍然响彻茶山。
巴东红,富裕一方
过去,巴东茶或是当地人自饮、待客,或是进贡朝廷,现今,它已不再局限于一方之地。一片叶子富裕了一方百姓,在“精准扶贫、产业扶贫”战略方针指导下,县委、县政府明确把茶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,推行“巴东郡贡茶”区域公用品牌,实行地企合作模式,经济与生态并行发展,线上与线下联动,带动了6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,平均每户增收0.8万元。片片绿叶子变身“金叶子”,带领茶农走上脱贫致富之路。2019年,巴东县跻身“全国百强产茶县”。截止2020年,巴东县建设富硒生态茶园20万亩,实现产值20亿元;同年,在茶产业的助力下,作为国家级深度贫困县,巴东县实现全县脱贫摘帽。
巴东植茶饮茶历史悠久,茶树资源丰富,分布广,品质好,适宜性强,但一直以来主要生产绿茶,产品结构单一,改革开放后茶产业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,但在品牌化、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仍亟待加强。通过与正山堂· 骏眉中国的合作,打造巴东红区域品牌,带领巴东红走向华夏大地。
一款巴东红,延续千年茶香,在现代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2018年,巴东县与红茶一线品牌福建正山堂达成合作。在此之前,基于巴东特有的茶叶资源与文化内涵,正山堂考察团曾先后到达巴东县进行实地考察,双方多次进行深入沟通交流,并进行茶叶试制,最终“双向奔赴”,达成合作。2019年3月,正山堂与巴东县城投公司正式签约,注册成立湖北正山堂巴东红茶业有限责任公司,地企合作模式开启,共同打造巴东红区域红茶品牌。从此巴东的优质原料,有了工艺技术、品质保障以及品牌的加持,走上了更加宽广的道路。
巴东红,优选巴东境内高山生态茶芽原料,从源头严格把控茶叶品质,结合正山堂传承四百余年的红茶文化与创新的骏眉工艺,在恰好的时间里采摘细嫩的芽头,由制茶经验丰富的制茶师傅虔心制作,是一款富硒的红茶珍品。巴东红外形条索紧细,芽毫显、色泽润,呈金黄黑相间;汤色金黄透亮,有金圈;香气清幽、花香蜜香显;滋味甘甜、柔滑、饱满;叶底细嫩、红亮。
三山两江一巴东,一茶一味惠天下。杯盏之间,山河已见,悠悠岁月,巴东红与你同行!